练太极拳出功夫其实也不是太难的事,以前有个叫杨露禅的前辈,感觉上应该没啥文化,估计就算识字,也就认识“杨露禅”三个字。就这样一个文化层次,也练出了绝世神功,后来在北京人称:杨无敌。所以一看到有人说什么太极拳是文化拳、知识拳,我就想笑:不就是一种格斗训练方法嘛!至于拔高到那种程度吗?当然,我不是说文化知识不好,有文化知识还是好滴,这不,如果不是武禹襄、李亦畬两位有文化的武者,我们可能还看不到那些太极拳论呢。
不识字的人练武有个好处,反正不识字,就没法东看西看,师傅说怎么练就怎么练,万一撞大运,遇到一个有真功夫的师傅,功夫上身估计也就是早晚的事。识字的人练武也有好处,自己识字啊!可以东看西看,眼界总体上还是比不识字的人宽。看多了难免会思考,难免要东问西问。要知道这个世界上,真懂太极拳的师傅是不多的,你东问西问难免让人露馅,自然不讨人喜欢。有的师傅就会说:不要问,练到就懂了。更聪明一点的师傅就开始天地玄黄、宇宙洪荒、阴阳五行一套玄学大法出炉。我比较幸运,我认可的太极拳老师都不讲玄的,可能他们连辩证唯物主义都没学过,还是不学的好!他们只会用实实在在的语言、实实在在的身法来演示太极拳。
这次小陈提出的“引进落空”,确实是个好问题。经常有朋友会问:为什么我做不好引进落空?其实我也做不好,只是我识字,我读过李亦畬前辈的那篇《走架打手行工要言》,我知道引进落空不是初级阶段的技巧,而是功夫练到很高程度后的身体反应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我们还是要从“问己”做起。
那什么是问己?怎么问己呢?李亦畬前辈在《走架打手行工要言》中讲到了:一动势,先问自己,周身合上数项不合,少有不合,即速改换。周身要合上哪些项目呢?李前辈在这篇文章中没说,不过在李亦畬先生抄赠郝为真的《太极拳谱》全文中,在这篇文章之前,有武禹襄前辈的另一篇:《身法》。我认为李亦畬前辈指的就是这个:身法。《身法》全篇没几个字,我顺便再抄录一下:涵胸、拔背、裹裆、护肫、提顶、吊裆、腾挪、闪战。
大家看看,行拳时能不能时刻检视一下自己身体,是不是合上了这八项?李前辈说:如有不合,赶紧改啊!当然,不改也没关系,练太极拳么,出功夫不是最重要的,开心最重要,开心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