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练习武术,不做到量的积累,很难达到质的提升,这也是现代武者练不出真功夫的主要原因之一。过去的形意拳界的老前辈练功“量”之大、之苦是现代人望尘莫及的。有的人站桩总是稍微吃力就收势,这样练习,别说出功夫,连健身都难。
练桩功和烧水很相近,你不一次性把它烧开,总是微微发热就作罢,等第二天再接着烧,水早凉了,前一天的柴火算白费了。那你恐怕一生也喝不到开水。站桩也是这样,你稍微难受就收工,到第二天还是到这个程度就忍不住放弃了。虽说你每天都站,但也只比不站好一点点。
练习武功必须具备常人难以达到的韧性和吃苦精神。其实你真的咬牙坚持过去,两腿抖动几次之后,就会有全身畅通,豁然开朗的感觉,全身体会到血液流淌的温暖感。这种感受妙不可言,你不练到,是绝对体会不到的。
如何坚持站桩?
学习站桩不难,难在坚持,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,不能坚持的客观原因有很多,之所以说是客观原因,毕竟他们在心里是愿意站桩的,也可以说主观上是愿意的,就是因为某种客观原因,没有坚持下来。
说到坚持,本来没有什么可讲的,因为从根本上讲,能不能坚持就在于一个人有没有这样的意志和毅力,当然这是一般而言,在这里,就如何学会坚持站桩这个问题,讲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。
站桩无疑就是练功了,不能坚持站桩,最大的客观原因可能都是说这样或那样的没有时间,关于这个问题,师父曾经讲过很多次,他说:你再忙,你睡觉吗?如果你还要睡觉,那就少睡一个小时,多站一个小时桩。
师父的话讲得很明白,就是无论如何,每天都要抽时间站桩。但作为一个人来讲,确实是多多少少都有些惰性的,我过去没有上山前也面临过这样的问题,如何同自己的惰性作斗争,这还是需要一些方式和方法。就是不要把站桩当成是练功,而要当成是生活,因为如果你把站桩当成是练功的话,那样练功有的时候会成为一种负担,合适的时候你就练,不合适的时候你就不练,你会有可练可不练的选择,但如果你把站桩当成是生活,那你就别无选择,因为生活就是这样,你过也得过,不过也得过,总是逃不掉,也总是躲不了。
这些年来,就是把站桩列入自己每天生活的一部分,很重要的一部分,慢慢的坚持下来了,正如师父说得那样,站桩就像是我们吃饭,每天我们都要吃饭,每天我们也都要站桩,不吃没体力,不站没精神,已经成了一种生活的习惯,生活的需要,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,而是一件每天必做的事情,不做你不踏实,做了才能心安理得。
所以说,学会坚持站桩,最重要的就是把站桩融入到生活,使每天站桩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,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稍加时日,习惯自然养成,一旦成了习惯,那个时候,就不再会为自己能不能坚持站桩,感到有什么烦恼、压力,以及不必要的担心了。
站桩初学
(一) 初级阶段 基本原则
第一,不要过多考虑细节,就舒舒服服的站去。体会一下站在辽阔的平原上,一眼望出去,心胸开阔,杂念俱消的感觉。站桩就是休息和滋养,不是体能锻炼,更不是思考。心态上要保持轻轻松松。别把练功夫当负担,宋世容老先生说“要玩而求之”,这是内家拳入门的钥匙。大家要往轻松愉快里练,往神清气爽里练。站桩的时候可以听轻松的音乐,可以看风景。刚开始诸事不问,累也不管,错也坚持!先在姿势大概正确的前提下保持时间。最起码保持到三十分钟,然后再往里面转。
第二,重心在前脚掌上,保持下肢三节(胯、膝、踝)的弹性,千万不要把腿站死了。不要把重心压在脚跟上,不然容易伤后脑。因为脚跟连着后脑的神经。
第三,颤抖是好事,出汗是好事,不用担心。长辈说“出完大汗出臭汗,出完臭汗出细汗”,到了只细细出汗,但不疲不喘才算进门。刚开始大汗淋漓的关是一定要过的。
第四、肩的问题不要问,先站去。松肩涉及的要素太多,说不明白,越说越糊涂。其实就是耗的肌肉没劲了,筋就抻开了,筋一开就不用别人跟你讲了,自己就明白了。
第五、调整桩架的时候可以用点劲,站桩的时候不要用劲了!调整桩架,肯定是要用点力气的。但是调完之后,要在保持桩架的基础上,把肌肉慢慢放松下来,一丝丝的放松。刚开始一放松,桩架就散了,又恢复原状了。不要急,也不要怕,这是正常的。千万别为了保持桩架,把肌肉绷得死死的。那就失去桩法的灵性了。怎么办?架散了?再调。又散了?还调! 一遍一遍,来它个千百遍就这么跟自己做游戏,找找到底是哪的肌肉还紧张着,碍着自己桩架定型?把它松下来。就这么一遍一遍的碰。碰来碰去,咔嚓一下,骨头对上了,肉一下就松下来了,血也就通了。
(二)练功时间与强度:
初学者开始训练松静桩,一定要贯彻放松的要点,以舒适内养为主,要求保证每天练习一次,多则不限。松静桩的根本是松、静二字,松则血脉畅通,静则心神滋养,关键是要站的舒舒服服。此功法具有非常良好的养生内壮功效,练后应感觉到精力充沛,虽身体稍有疲惫,是为疲劳关未过之故。
刚开始初练的时间不用太长,以自己能坚持住为标准。5-10分钟即可,但是也不可过于贪图舒适,每次训练都要冲击一下自己的时间极点,每次增加一点练功时间,即使增加数十秒也可,这样才能达到练功的目的。无论是为了什么目的练功,疲劳关都是横在初学者面前的第一道难关,必须克服。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学员自己的锻炼,如果练习方式正确,一般情况下,学员应该在一个月时间内使自己的站桩时间达到30分钟左右,既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深化训练。
最好不要忽停忽练,或者突然加码。筋骨训练应像种树一样,不能一暴十寒。特别是筑基阶段,最好不要中断。如果特别累,或者有急事,可以少站一会,或者带着站桩的意思静坐一会、躺一会。也不要突然拉长训练时间,每天增加一分多钟,每周增加十分钟,坚持一个月,也就基本达标了。
(三)注意事项:
1、练功前后,别沾冷水!口渴可以喝热水。
无论是喝冷水解渴,还是练功前后用冷水洗身洗手,对身体都不好,严重了,会落下病根。不但是冷水,还有其它类似的东西,也不能沾。
2、在此特别强调,以上功法虽然简单,却是内家功夫入门的根基,大道至简之说既是如此。
3、特别注意不要憋气,呼吸通畅自然是第一位的。
在最初的一个月里,大家不要急着调骨盆、腰椎,先放松了站,站得丹田四周的筋骨肉有感觉了,自己就会慢慢调整了,那时侯又省力又舒服。现在如果强做,肯定会别扭。命门后贴,可以自己背靠着墙找一找,但是不要拿到桩功里来较劲。咱们的第一目标是放松、养神,然后是丰盈气血,滋养筋骨,再然后才是调整筋骨结构。虽然这些都是揉在一起的,但是大家意识里还是要分个先后的。像含胸拔背、提肛敛臀这些要求,没事的时候可以动一动,找一找。但是在正式站桩的时候,以舒适温养、心情愉快为第一要领,做不到的先不要强做。
4、大家一定要克服急躁冒进、急于求成的心理。
内家桩法里“调顶树项、含胸拔背、提肛敛臀、松肩坠肘”这些要领,不是能一次就做完了的。它贯穿于一生的修炼之中。你只要坚持锻炼,就会发现自己昨天这些还没做到位,今天就做的比较好了,明天会做的更好!所以不要先存对、错的概念,我们这种运动不是改完错马上就对了,而是逐步趋近于正确。先把肌肉松下来,把心静下来,慢慢去体会。不要把练功当负担,一定要用休息、享受的心态去练功。
5、有不适的感觉,要及时调整。
练功的时候,只要感觉哪里紧张,就马上放松哪里,随时调整,这就是站活桩的第一个前提。怎么调整?腿酸了就走两圈,膝盖疼了就按摩一下,活动活动。胳膊僵了就抡一抡、抖一抖。脊椎发酸,就左三圈、右三圈晃一晃。就这么简单。
6、练完以后最好是散步。
找一个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为好,如果没有这个条件,在屋子里也可以,但是要注意通风,而且练功之后不要马上吹空调。避风如避箭!
7、遇到站桩的时候膝盖酸疼,发硬,肘关节也酸痛,如何解决!?
这个问题就是松不下来的问题。解决办法:一个是苦练,熬过疲劳关,咬牙忍,达到一定的时间,训练量上去,把拙力耗干净,也就松下来了,这个办法见效快,但是前提是你身体要好,还要能吃苦。
另一个办法是降低强度,比如你可以看看自己身体下坐的是不是低了点?可以把身体提高,减轻腿部的负担,避免因为腿部负担过重产生紧张僵硬,进而引起全身的僵硬,这样越练越紧,陷入恶性循环。你把身体提高,腿部强度小了,你就可以多体会上身的感觉,循序渐进的再把身体一点一点调低,因为你这时上身的感觉已经稳定了,上下身不会再相互促使紧张了,在加强下身的强度,这也是一个好办法,这是养练,边养边练,比较适合身体弱一点或者是工作繁忙身体疲劳的人。
至于酸疼则属于比较正常的疲劳反应,能多坚持就多坚持,不能坚持就下桩走走,站完桩要多走多溜,走的时候不是为了走而走,而是在走这样的身体运动中回味刚才站桩的感觉,这样最长功夫。
8、做到背部正直之后必须放松背部,千万不可用力挺直。
重心放在前脚掌。背部先不要顾及太多,只要身体中正就好。命门的位置就在肚脐对应后背的地方,很好找。不要驼背,即使背部有微弯,也不是驼背,而是命门部位后凸产生的微弯。
9、呼吸的问题只要把气下降就好,关键就是胸部放松,小腹放松,把气放下来就可以了,追求呼吸绵、长、匀、静。对于呼吸方式,本功法不做强制要求,只求自然呼吸,慢慢将呼吸规范,绵、长、匀、静是追求的方向。
10、饮食:一定注意营养!另外平时多喝水,(刚练功结束后的休息时间不要大量饮水)。多吃点含胶原蛋白的食品,含胶原蛋白的食品主要有肉皮、猪蹄、牛蹄筋、鲜鱼等,而且以蹄筋和牛羊肉最好。
来源:传统武学,略有删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