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好买财富
口 述:Scalers 《刻意学习》、《持续行动》作者
采 访:陈一竹
来 源:正和岛(ID:zhenghedao)
挂在嘴边的道理 都不是真懂的
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在《思想录》中曾经说过:“人们通常对于自己发现的道理,比由别人发现的更加深信不疑。”
充分认识一件事情的重要性,必须从感官层面出发,在大脑里扎根,就像树干发出新芽,才能真正融入到自己的认知中。
如果说认知水平由听过的道理决定,那世界上最智慧的人应该是新媒体编辑,因为他们每天要经手海量的文章和书籍——包含各种“醒世良言“,人生哲理。
当人们说自己“懂“一个道理的时候,其实是包含三种层次 :
1、不求甚解,对于这个道理仅限于记住了内容,或许能在聊天时能拿出来炫耀,但既没有深入的了解,也没有自己的思考。
2、对道理有自己的思考和质疑,但并没有真正的结合到生活实际中。
3、亲身实践,对遇到的问题有深入的思考,当这时看到别人总结的经验时,才能更好的批判吸收,化为己用。
就是一个简单的“懂“字,也有不同的深度。所以道德经里说:“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不笑不足以为道。“
深度的区别在于我们花费了多少代价,去换来那个”懂“的感觉。轻松的懂,代价少,路径短,忘得快,有误差;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悟道,时间长,见效慢,印象深刻,可以内化成自身的本领。
在外人看来,可能就是同一个“懂“字,但背后功力深浅,却有着天壤之别。